教學中常聽學生說起做題目時思維卡住了或者“想不到”。作為物理老師,我常思考如何啟迪學生的思維。
有個鮮為人知的笑話:一人扛一竹竿進城門,發(fā)現(xiàn)竹竿太長。橫著進不去,豎著也進不去,最后只好割斷了進去!
無獨有偶,曾聽我的學生鬧出了這樣的笑話:暑假在家做家務,清理冰柜,清理出了很多冰塊,先放在洗碗槽里,他說,這怎么處理呢?要找個大袋子送到樓下的垃圾站去啊,真麻煩!后一想,要不放到衛(wèi)生間下水道里,又怕堵塞,暈,真麻煩!家人一提醒:直接在洗碗槽里不就化了嗎??該生大悟!物理課白上了!
最大的類似笑話可能是偉大科學家牛頓的這個典故:牛頓家喂養(yǎng)了兩只貓,一只大貓,一只小貓。為了不讓它們打架,牛頓想了一個辦法:分別在兩間房子里喂養(yǎng)兩只貓,在隔開的墻上挖兩個洞,一個大洞,一個小洞。說大貓走大洞,小貓走小洞!
笑過之后,靜想一下:牛頓都犯這樣的笑話,難道牛頓不聰明嗎?否!這是思維的盲區(qū),有時候我們把它叫“鉆牛角尖”,“一根筋”,我們不妨把它叫“思維短路”吧。這是因為平時太嚴謹?shù)乃季S定勢造成的。試想我們平時思考問題,是不是已經(jīng)形成了這樣或者那樣的思維定勢呢?學生讀書是不是通過大量的練習也會形成各個學科的思維定勢呢?當然!思維定勢能讓我們節(jié)約思考時間,利用習慣性思維可以短時間內(nèi)解決很多問題,這是它的優(yōu)點;但是遇到新問題,或者看似老問題而某些條件變化后問題的處理就會不知所措或犯錯!
某大學教授上課時問學生3個問題:
一加一等于幾?
一只雞加一只雞等于?
一只雞加一只鴨等于?
結(jié)果到第三個問題時候很多大學生卡住了!你知道答案嗎?
教授問學生問題的目的其實是啟發(fā)大家注意思維的跳躍!出現(xiàn)思維盲區(qū)的時候就需要思維的跳躍和發(fā)散。根據(jù)問題的具體條件多角度思考或者找共同特點抽象規(guī)律:將竹竿直扛就可以進城門;冰在南方暑假的室溫下自然會熔化;大洞小貓更可以進出;雞和鴨都是家禽或者動物。
同學們,透過本文你有什么啟發(fā)呢?
(本文系奧思特學校周老師2007年原創(chuàng))